
中国总计送出了264.47万留学生,其中超过90%是自费留学生。 蓝冠公司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报告显示,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39.96万人,业内人士预测2013年出国人数将突破45万人。 记者就100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就业选择、就业现状、就业满意度、就业创业面临的困境等方面进行了随机匿名调研。 参加调查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,主要在私人企业、合资企业、国企、政府和事业单位等地供职,从事行业主要为教育文化、金融、贸易、能源、建筑等。 留学国家主要来自美国、加拿大、澳大利亚、英国、新西兰等地;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商科类、管理类和人文类专业。
在国外竞争压力大、就业渐趋困难的形势下,“国内商机多”“事业的发展潜力比国外大”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就业、创业的重要因素。 调查显示,在新“回国潮”的冲击下,超过70%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、创业。
海归们在择业时,首先考虑的是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和个人的发展空间。 正如一名美国海归所言,“我最看重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是否有晋升空间。 因为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性决定了我对这个职业的关注度。” 一名来自澳洲的海归也直言,“在求职过程中我首先考虑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。 其中,更看重经济因素,比如薪水、福利、年终奖等。 出国留学,父母把一辈子的积蓄都给我了,我得回报他们!” 其次,工作的稳定性,工作单位的类型、规模、口碑,以及工作环境也是海归们在选择工作时比较看重的因素。
找工作,首先要有获取信息的渠道。 然而,海归们身处国外,信息渠道非常有限。 他们中间,80%的招聘信息来自父母、朋友,来自新闻、媒体,公共招聘会的信息仅占10%。 一名留学澳大利亚的海归告诉记者,“现在找工作不容易,难就难在没有渠道。 一般的好工作都轮不上,海归的信息量与国内的大学生是无法相比的。”
同时,海归找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。 从找工作所需的时间来看,100名参与调研的海归中,64人在3个月内找到工作,28人在3个月至6个月内找到工作,8人在6个月至12个月找到工作。 64名在3个月内找到工作的海归中,有46名海归被短期聘用,18人被长期聘用;然而在28名3个月至6个月内找到工作的海归中,20人被长期聘用,8人被短期聘用。 6个月-12个月找到工作的8人则全部被长期聘用。
海归们就业所选择的行业,大部分集中在教育文化、金融、贸易、资源、能源等领域。 在教育文化相关行业中从业的海归,占较高比例。 这与海归们选择商科类、管理类、人文类专业所占比例超过65%不无关系。 当这些英语不错又暂时找不到对口工作的海归需要自给自足时,投身教育文化行业就成为首选。
一位留学英国的海归这样说,“回国找工作面临一个专业对口问题,但至少自己的英语基础还是有用武之地的。 实在不行就去给小朋友教英语,再不行就去做留学中介。”
满意度:近九成受调查者表现出不满意
回国就业创业,海归们更多的是为了寻找发展空间。 然而,蓝冠平台奖金多少?回国就业后的海归们,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就业现状不是很满意,比例占到受调查者的88%。
从薪资水平来看,大多数拥有硕士学历的海归月工资要高于本科生。 约56%的本科生月工资在3000元以下,44%的本科生可以拿到3000元以上的月工资。 在硕士毕业生中,78%的人可以拿到3000元以上的月工资。 此外,世界名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要明显高于普通院校的毕业生。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职场竞争环境,海归们能够比较理性地对待自己的薪资水平,认为“能找到工作已经很幸运了”或“国内现状即是如此,和国内大多数人拿差不多的工资,也知足”。